發表于:2024-10-09 09:35
過去,我國人均棉布占有量僅3.5米,連一套完整的成人衣服都難以制作。
“新三年,舊三年”,是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。
如今時過境遷,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服裝生產國及出口國。每年可生產超過700億件衣服,相當于能讓全球每個人擁有近9件衣服。
這背后,離不開眾多企業的擴產運營。
在我們的推動下,500強子公司的紡織服裝項目,在山東聊城落地開花。
隨著該項目投產運營,產能將進一步擴大,不斷滿足海外市場需求,為當地經濟注入活力。
01 500強子公司 紡織服裝項目
作為500強企業最大的子公司,項目方在紡織服裝領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。
他們不僅致力于打造堅實的實業基礎,更著眼于構建全球化供應鏈體系,為全球紡織服裝、紗線、面料、家紡、配飾、日用品的優質客戶,提供高水平服務。
世界主要的“快時尚”品牌,比如Zara、優衣庫、Primark、GIII等,都是他們的合作伙伴。
從設計到生產,到儲運、清關,再到保險、配送,以及金融服務等,輕資產運營覆蓋整條產業鏈。
他們已先后在倫敦、洛杉磯、香港建立子公司,并在巴塞羅那、紐約、首爾等地設立辦事處。
同時,不僅擁有有自己的研發中心,還在柬埔寨、緬甸、越南等國家建立了生產基地。
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,項目方急需尋找新的生產基地,以承接更多的成衣縫制代加工業務。在選址過程中,他們重點關注兩大因素:勞動力資源和廠房成本。
在谷川聯行的助力下,項目方迅速鎖定了目標區域——山東聊城。
這座城市不僅能夠滿足選址需求,還多次被評為“中國外貿百強市”,能夠為服裝出口貿易產業發展提供肥沃土壤。
服務過程中,我們發現,聊城有個地方的服裝產業基礎十分雄厚。
作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,這里的紡織服裝產業已形成了集紡紗、倍捻、織布、印染、家紡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發展格局,被評為市級特色產業集群。
當地匯集了超過350家生產加工企業,擁有2000余臺各類織機,每年可產出150余萬紗錠、1200萬件針織服裝。
同時,還擁有30余萬噸的紡紗能力,以及6000萬米的織布能力。
這些產業基礎優勢,為項目的快速落地提供有力保障。
在谷川聯行招商人員的陪同下,項目方對多個意向園區進行了詳細的實地考察,并與當地政府展開多輪磋商。經過細致對比與權衡,最終選擇落戶于當地的一家園區。
該項目自投產以來,已經實現從裁剪、車縫、檢驗到包裝的服裝加工全流程管理,不僅進一步壯大當地服裝產業集群,還創造了數百個就業崗位。
數據顯示,今年1~6月,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穩定增長,累計創下了1431.8億美元的出口額。
隨著該紡織服裝項目順利投產,將進一步提升行業整體產能,更好地滿足全球市場需求。同時,也將為當地的紡織服裝產業添磚加瓦,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。
02 綠色低碳 紡織產業新風向
隨著全球氣候變化,綠色低碳發展已是國際潮流所向、大勢所趨。
紡織服裝行業,作為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,也迎來了綠色轉型的浪潮。
全球各地政府積極行動,出臺系列政策和法規,為紡織服裝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我國服裝產業發展過程中,不僅實現了產量的飛躍,在生產模式方面也經歷了深刻變革。
萬物皆可“織”。廢舊服裝、邊角料、塑料瓶,這些曾被我們忽視的物品,如今都能變廢為寶,化身為一縷縷絲線。
比如,僅需8個廢舊塑料瓶,便可抽出滌綸絲,織成一件嶄新的男士T恤。
這正是資源循環利用的典范,也是綠色低碳發展目標的生動實踐。
當然,想要實現產業鏈、供應鏈整體低碳轉型,離不開每一家產業鏈上企業的共同努力。
頭部消費品牌,作為紡織服裝行業的鏈主企業,開始對上游的供應商提出更高的環保標準。
而中上游企業也積極響應,以實際行動滿足品牌客戶的可持續目標和要求。
以項目方為例,他們很多頭部品牌客戶,都致力于在204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。
作為其供應鏈上游的重要一環,他們正積極探索紡織服裝供應鏈上下游的協同減碳模式。
同時,督促上游的供應商在工藝、流程方面持續優化,力求每年都有比較好的減排成效,以達到綠色標準。
展望未來,項目方的綠色轉型藍圖已徐徐展開。
他們計劃在國內外的二十多家生產實體,進行光伏板鋪設,逐步淘汰那些高排放、低效率的生產設備,研發并引入新的節能減排工藝。
在供應鏈層面,將優先選擇在節能減排方面有優異表現的供應商合作,促進行業向綠色節能減排的方向發展。
對于落地地區而言,這種綠色低碳的生產模式,將帶動當地紡織服裝產業朝著高端化的方向發展。
此外,作為紡織服裝領域的龍頭企業,項目方將發揮自身的集聚效應,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入駐,不斷強鏈補鏈,助力當地紡織服裝產業做大做強。
紡織服裝行業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,肩負著推動可持續發展的使命。
而以項目方為代表的企業,正邁著堅定的綠色轉型步伐,攜手行業同仁,共同開創一個更加更加綠色、可持續的未來。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