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于:2024-10-16 09:42
傳統的開發區模式,由政府主導、市場化程度有限,整體發展層次不高。
隨著產業鏈競爭加劇、傳統產能過剩、傳統產業集群布局完成,現在產業園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。
那種“圈幾塊地、建幾個園區、引幾個企業”的簡單模式,已經行不通了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各地對開發區體制機制的改革要求,越來越強烈。
“管委會+公司”,成為了當下開發區體制改革的重要模式。
01 管委會+公司 園區發展新方向
2017年,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》,為產業園區的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。
文件提出,開發區應積極推行政企分開、政資分開,讓管理機構與開發運營企業各司其職。
換句話說,就是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。
政府負責引導,市場來配置資源,雙方攜手,共同打造一個高效、有序的開發運營環境。
然而,在原有體制機制等多重因素的制約下,平臺公司發展也面臨著不少挑戰。
2023年,國辦發35號文明確指出,將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,實施差異化的融資政策。
這對于那些還未完成產業化轉型的平臺公司來說,無疑增加了在市場化融資及經營的難度。
在這些政策背景下,越來越多的地方,開始探索“管委會+公司”的發展模式。
尤其是今年以來,從河北到河南,再到四川和陜西等地,紛紛出臺政策,或是在公開活動中,明確支持和推廣這一模式。
1月,河北省商務廳廳長張澤峰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,將抓經開區能級提升,推廣“管委會+公司”運營模式,支持符合條件的經開區擴區調區,以更好發揮經開區招商引資主力作用。
3月,《河南省開發區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》正式實施,通過立法形式,鞏固近幾年河南省開發區“管委會+公司”管理運營模式,以及“三化三制”等改革創新的成熟經驗。
6月,四川省政府印發《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推動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》,深化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,探索“管委會+公司”的運行模式,采取“政區合一”等方式,落實縣級對轄區開發區管理權限。
8月,陜西日報發文《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 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地》,強調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創新,完善“管委會+公司”等運營模式,有序推進政企分離、管運分開。
在這種“管委會+公司”模式下,平臺公被賦予了新的角色和使命。
他們不僅只是簡單的融資、建設角色,更要成為產業投資孵化的重要力量。
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,將深度參與到產業招商、產業培育等全產業鏈打造的各個環節,為產業園區發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面對這樣的新形勢,開發區公司該推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?
02 政府主導 市場化運作
在這之前,需要先明確整體的大方向。
管委會回歸行政管理職能,按照“政府主導、市場化運作、企業化管理”模式,深化管理體制改革,強化開發區平臺公司市場主體作用。
具體應該如何落實這一模式呢?可以從兩個方面推進。
首先是政企分離,明確各自職能。
按照“小政府、大企業”的改革方向,需要清晰界定管委會、地方政府和平臺公司各自應該承擔的角色,做到“政府的歸政府,市場的歸市場”。
具體來講,管委會在管理職能分工的基礎上,應做到兩個剝離:
一是剝離“市場化”職能,比如項目代建、園區運營、招商引資、產業規劃、產業孵化科技創新等職能,都可以交由平臺公司來承擔。
像山東、江蘇和安徽等地,就已經在推進撤銷招商部門,轉而成立招商公司,來接手開發區招商工作。
贛州高新區也制定了兩份清單,分別是《贛州高新區管委會授權高新投集團權責清單》《高新投集團承接贛州高新區管委會具體業務清單》,明確界定管委會與高新投集團的權責關系,讓各自的工作更清晰明了。
二是剝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具體執行工作,讓管委會能夠集中精力,抓大放小。
在之前“管委會+公司”的模式下,很多開發區新設了國資監管部門。
現在,這些部門將根據管委會的授權,代表管委會履行出資人職責,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。
他們將以管資本為主,進行分類管理,對國有企業實施監督管理,以達到“管委會往后退一步,國資往前邁一步”的目的。
接下來是明確定位,協同高效。
管委會主要負責開發區產業規劃、政策引領,為區域發展指明方向。
同時,以平臺公司為核心,打造一個集政策、產業、資源、資本等多方面優勢于一體的綜合產業發展平臺。
而平臺公司,則在管委會指導下,承擔基礎設施建設、產業投融資、資產管理、園區運營管理等工作。
同時,要發揮市場化機制的靈活性,優化資源配置,不僅要算好經濟效益的“小賬”,更要考慮社會效益的“大賬”。
以蘇州工業園為例,管委會負責行使經濟和社會綜合管理權限,平臺公司負責園區基礎設施建設、招商引資推進及物業管理完善等事項,推動園區高效運營和產業快速發展。
03 平臺公司招商 四大切入點
在“管委會+公司”模式下,管委會的決策角色逐漸淡化。
再加上,民營企業對重資產投資持謹慎態度,這使得平臺公司招商工作的擔子愈發沉重。
對此,平臺公司需實現從傳統“三代”到“四大新平臺”的轉變,分別產業研究、開發建設、產投運作、運營管理。
而這四大轉變,正是提升招商效果的關鍵切入點。
第一,產業研究平臺。
平臺公司應聚焦前沿產業,通過深入的市場分析和產業研究,為招商工作提供方向指引。
緊密結合國家或地方政策導向、市場發展趨勢、當前產業現狀以及發展前景等維度,進行差異化產業定位。
當然,定位不能僅停留在大的方向上,而應該細化至三級甚至是四級細分產業,確保產業定位的精準性。
接下來是廠房規劃設計。
根據產業特點,合理設計廠房規格,比如建筑如何配比、建筑戶型如何設計、面積要多大、層數層高是多少等。最后輔以投資測算,將整體預算控制在合理范圍內。
第二,開發建設平臺。
平臺公司要與政府和管委會的政策導向保持一致,根據開發區的產業發展規劃,做好基礎設施建設,為吸引高端產業入駐創造有利條件。
在招商策劃的頂層設計上,應著重完善產業鏈,明確產業引進方向。
通過梳理區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,繪制產業鏈圖譜、招商引資全景圖,精準識別產業鏈中的薄弱環節。
圍繞完善產業鏈,深入推進“強鏈、補鏈、穩鏈”,明確招商的主攻方向。
同時,充分發揮“鏈主”企業引領作用,強化產業鏈上下游、大中小企業協同合作,共同推動全產業鏈發展。
第三,產投運作平臺。
平臺公司轉型成為產業投資孵化平臺,以股權投資方式服務于產業招商、產業培育等全產業鏈周期。
發揮市場化融資和資本運作的能力,通過上市、資產證券化等多元化融資方式,為開發區注入源源不斷的資金活水。
在優化項目方面,將整體投融資規劃分解至具體各項目,確保項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。
此外,通過建立“融得到、投得好、賺得多、退得出”的國有資本運營模式,為產業配套建設和結構升級提供有力支持。
當然,融資過程中,也要注意不能觸碰隱性債務的紅線。
最后,運營管理平臺。
平臺公司應該重視片區投融資規劃,改變過去那種零散、無序的項目推進方式。
通過制定開發區整體投融資規劃,尤其是對開發進程、土地策略、重點地塊進行投融資規劃,以提升整體土地價值。
這就要求,平臺公司對園區內的土地、廠房,以及各類產業設施,進行精細化管理。同時,借助數字化技術,實現高效監控和管理,優化資源配置。
寫在最后
總的來說,平臺公司在招商工作中,應緊扣產業研究、開發建設、產投運作和運營管理四大關鍵點。
通過打造這“四大新平臺”,平臺公司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競爭力,也將為開發區吸引更多優質產業資源,推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。
相關文章